光明日报 |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:创新劳动教育 提升育人实效

 宣传部    2024-07-31 05:15:55  

报道链接:https://app.gmdaily.cn/as/opened/n/49063b730c804d51a8d132fa7b8a4781

多年来,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积极将劳动教育融入全方位育人体系,厚植学生知农爱农情怀。学校以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为指导,在劳动教育的教育理念、样态发展、格局建构3个方面重点布局,劳动教育的育人实效显著提升。

践行“五育并举”的劳动教育新理念

学校突破传统单一的劳动课程教育教学模式,将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和劳动教育中的思想、目标、内容和方法融为一体,为培育新型劳动者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厚实根基。

以劳动教育促德育教育。学校出台了《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学生思想品德及个人操行考核办法》《学生千分考核条例》,将劳动养成作为独立的考核评价项目融入评价体系,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中记录学生劳动情况,精准量化、科学划线,并将此作为大学生评优评先、入党的重要指标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。

以劳动教育促专业教育。学校制定了《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》《劳动课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实施方案》,在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,设置劳动教育课程,助力学生在劳动教育中长知识强技能,提升科学文化素养。

以劳动教育促实践训练。学校注重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,开展“以墙绘作品让老屋换新装”“白云深处采茶忙”“蔬果劳动助力黄桃丰产增收”等特色社会劳动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充分感受劳动的价值和乐趣,同时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。

打造“数智赋能”的劳动教育新样态

多年来,学校劳动教育在课程设计、课堂教学、实践基地建设、师资队伍建设、条件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,力求劳动教育创新发展且彰显时代特征。

搭建劳动教育数字平台。学校搭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,以数字化文本、图像、音频、视频、直播等方式,将劳动教育从课堂、基地、校园文化活动的线下教学模式拓展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。

精选劳动教育数字资源。学校以“中央一号文件汇编”“大国工匠”“劳动模范”“先进个人”等劳动教育主题为契机,开发系列优质的数字化教学案例库、教学重难点问题库、身边劳动先进事迹库等资源,确保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学有所获。

打造劳动教育数字研学。学校积极拓展劳动教育研学基地,在巩固原有的300多亩鱼塘、200多亩园林基地的同时,进一步大力建设覆盖校园1000多亩的劳动教育线下实践基地,尤其在水产养殖学、林学、园林和园艺4个特色涉农专业中,加大政策与资源倾斜力度,在师资队伍、教学条件、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加大线上资源建设力度,打造人人皆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的实训研学阵地。

建构“多维协同”的劳动教育新格局

学校遵循科学、合理、有机、深度融合的原则,逐步建构了“多维协同”的劳动教育新格局。

推进课程协同。学校将劳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全面系统引导学生习得正确劳动观。学校优化劳动教育课程配置,构建“1+”劳动教育课程群,推进劳动课程与思政课程、专业课程、通识课程的协同建设。

实现主体协同。学校要求教职工履行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职责,引导家长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,主动带领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,加强与政府、企业、行业的合作,充分履行社会责任,努力建构“学校主导+家长主动+社会支持”的主体合力模式。

营造空间协同。为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场域的新变化,学校大力拓展劳动教育空间,推进劳动教育中劳动课堂与劳动实践、学校劳动教育与行业劳动实践、线上线下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,实现了劳动教育的“无缝对接”。

完善机制协同。为确保劳动教育改革见实效,学校建立劳动教育机制群,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、课程体系、实施机制、管理机制、条件保障机制、监测机制、考核机制、评价机制、反馈机制等系列机制的有效协同。